買股票除了看營收,2個指標可以知道哪家公司最賺錢

投資者在買股票時,除了關注公司的營收外,更關心的是公司的淨利,即在扣除成本後的實際利潤。本文將介紹兩個最常用的指標:每股盈餘(EPS)和本益比(P/E ratio)。這些指標通常用於評估公司的價值和經營能力,並提供投資者判斷公司是否賺錢的重要依據。這些指標的數值可以在公司的損益表中找到,不僅對於買賣股票時的參考很重要,也有助於判斷公司目前股價是否合理。透過這些指標,投資者可以選擇長期營利能力強的公司,避免買進沒有實質價值的股票。

使用時機

上市櫃公司營收公布時間每個月10以前公布上個月的營收,雖然營收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經營狀況最及時的指標之一,但投資者更想要知道公司真正是否有再成長,幫股東賺錢能力的是否穩健,因此以下兩個指標:每股盈餘和本益比交互運用,可以讓投資者更能比較不同公司的獲利能力。

財務報表通常一季公布一次,一般上市櫃公司需於該季度結束後45日內公布當季的財務報表。例如,第一季報需在當年的5月15日前公布,第二季報需在8月15日前公布,以此類推。對於非任職於科技業的讀者來說,可能不太了解各季度的時間計算周期,「季」通常都使用英文「Q」來簡稱該季度,源自英文單字「Quarter」。因此,第一季稱為Q1,第二季稱為Q2,第三季稱為Q3,第四季稱為Q4。具體時間,第一季指的是一年中的1月至3月,第二季指的是4月至6月,第三季指的是7月至9月,而第四季則是10月至12月。

因此,當季度結束時,我們可以更新手中持有的股票在該季度的表現。對於長期持有的投資者而言,基本面的資訊非常重要的。雖然股價是先行指標,但透過這些基本面資訊,投資者可以調整自己手中持股的數量,降低風險並調整投資比重,這樣的做法有助於長期投資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指標1:每股盈餘(EPS)

每股盈餘又稱EPS,是指公司在一定期間內所實現的淨利除以該期間內流通在外股數所得到的數值。它用於衡量每一股所獲得的盈利金額。以下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呈現EPS的概念:

每股盈餘(EPS)公式 = 稅後淨利/流通在外股數

假設小酷跟小胖各自經營一家店,小酷開一家飲料店,一個月營收可以到10萬元,小胖開一家雞排店,一個月營收可以到100萬元,當然單以營收來看,小胖經營的雞排店看起來賺得比小酷的飲料店多。

買股票

若將營業成本考量進去,飲料店一個月的成本為2萬元,雞排店一個月的成本高達95萬元,相較下,小酷的淨利潤反而比較高。

每股盈餘

此時,兩家店想要在市場上招募投資者投資自己開的店,擴大公司經營,小酷發行總股數為48萬股,小胖發行總股數為60萬股,如果投資者單看獲利,一定是覺得小酷開的店獲利比較好,但投資者的錢是從自己口袋掏出來的,就會更想了解規模大小不同的公司幫股東賺錢能力的差異,因此可以透過:每股盈餘 = 淨利 / 流通在外股數,得到每1股能賺多少錢?

本益比是什麼

因此,

小酷開的飲料店,每股盈餘 = 960,000元 / 480,000,每股盈餘 = 2

小胖開的雞排店,每股盈餘 = 600,000元 / 600,000,每股盈餘 = 1

以小酷來說,表示該公司的每股盈餘為2元。這表示在該特定期間內,每一股的盈利為2元,即公司發行的每一股可以為投資者帶來2元的獲利,而小胖開的雞排店每一股可以為投資者帶來1元的獲利。

每股盈餘是一個重要的財務指標,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期間內每股普通股的盈利能力。投資者可以通過比較不同公司的每股盈餘數字,來評估公司的盈利狀況和價值。高EPS通常被視為公司盈利能力強和投資價值高的指標,而低EPS則可能暗示公司盈利能力較弱。

哪裡可以取得每股盈餘(EPS)?

每股盈餘可以於每季財報公布的時候,公布在綜合損益表內,你可以從公開資訊觀測站查閱各上市櫃公司的財報得到,也可以在彙總報表中直接查詢到各產業的本益比,如果不想從原始的財報得到每股盈餘,也有網站將投資者喜愛的資訊彙整好,讓投資者可以快速取得想要的資訊。

每股盈餘(EPS)通常怎麼使用?

光看EPS能夠足以判定這家股票足以馬上買進嗎?其實,公司的EPS高低只能反映盈餘與發行股數之間的關係,並不能光靠此來單純判斷現行投資好壞,假設有兩間同產業的公司,一家的EPS為10元,另一家的EPS為5元,這可以表示EPS為10元的公司比EPS為5元的公司更值得投資嗎?實際上並非如此,在評估一家公司時,我們不會僅僅看EPS的高低,而是使用本益比(PE Ratio)來進行判斷,同時考慮股價與EPS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更全面地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和投資潛力。

當談到EPS數值通常都是以一年為單位,除非有特別表示這是哪個季度的EPS。因為產業都會有季節淡旺的狀況,有的產業在Q3的時候是旺季,所以Q3公司整體的狀況一定會比Q2來的好,如果這時候拿Q3的每股盈餘跟Q2的每股盈餘做比較,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如果一定要比較,可以用單季的EPS相較去年同期的EPS做比較,作為成長率的參考。

每股盈餘(EPS)越高約好嗎?

EPS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時的重要指標之一,它用於衡量每股盈利的數量,即「每1股能賺多少錢」。儘管EPS在評估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時很重要,但對於投資者來說,僅僅看EPS的高低並不足夠,因為EPS沒有考慮到獲利所需付出的成本,並且需要將其與過去的數據進行比較。

而且單單觀察單一期的EPS是不夠的,我們應該考慮一段較長時間的連續變化,例如3~5年以上的數據。如果一家公司的EPS持續增長,這表明該公司具有持續成長的趨勢,這對投資者來說當然是最好的。

指標2:本益比(P/E ratio)

本益比(Price-to-Earnings Ratio,縮寫為P/E Ratio)是用來評估一家公司股票價值的指標,它是公司股價(P)與每股盈餘(EPS)之間的比率。

本益比(P/E ratio)公式 = 股價 / 每股盈餘

本益比(P/E Ratio)是指市場願意為每單位盈利支付的股價倍數,它反映了投資回本的速度以及賺取每一單位盈利所需的成本。

舉例來說,假設小酷開的飲料店目前的股價為50元,每股盈餘為2元,根據計算得出的本益比為25倍,代表小酷開的飲料店在每年獲利2元的情況下,持續投資25年就能夠回本。

若小酷開的飲料店今年營運狀況佳,每股盈餘提升至4元,那麼以50元來計算本益比的話則降低為12.5倍,只需要12.5年就可以回本。

相比之下,小胖開的雞排店的股價為60元,每股盈餘為1元,計算得出的本益比為60倍,代表小胖開的雞排店在每年獲利1元的情況下,須投資60年才能夠回本。

投資者可以通過比較不同公司的本益比來評估其股票價值的合理性,較低的本益比可能表示該股票的價值相對較低或被低估,而較高的本益比則可能表示該股票的價值相對較高或被高估,與每股盈餘(EPS)相比,本益比更能幫助投資者評估他們所購買股票的價值是否處於合理範圍內。

如果你在比較兩家公司,建議是同產業的公司,因為所處的環境和市場是相當的,比較上較具有價值

從公式來看,當股價相同時,每股盈餘(EPS)越高越好

從公式來看,當每股盈餘(EPS)相同時,股價越低越好

本益比(P/E ratio)通常怎麼使用?

我們在評估是否投資某一家公司之前,除了看好看壞它未來的發展,更關鍵影響買賣意願的往往是當下的價格是否合理,那麼能夠合理地算出股價便成為每位投資人的重要功課,但股票價格,其實是會隨著公司性質而有不同的評價法,

進行本益比來決定一間公司股價是否處於可以介入的位置,一般比較常見的是將本益比區分為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3種分法:

1.便宜價:本益比<10~12倍

2.合理價:本益比=15倍

3.昂貴價:本益比>20倍

舉個例子,假設一家公司目前股價為100元,過去四個季度的每股盈餘總和為4元,計算出來的本益比為25倍。根據這個本益比,股價被認為相對昂貴,投資者可能不願購買。然而,如果預計該公司未來一年的盈利將增長一倍,預估每股盈餘將達到8元。在目前的股價100元下,本益比將降至12.5倍,相對來說更具吸引力,投資者可以考慮投資進入。

這個例子顯示了預估未來盈利增長對於評估本益比和股票價值的重要性,並提醒投資者在判斷時應考慮未來的潛在變化。

乖離率如何使用

本益比(P/E ratio)失效

獲利不穩定的公司不適合

我們在計算本益比時,分母是『每股盈餘』,即公司的稅後淨利,若公司當年沒有獲利(淨利為負數),若拿來計算本益比會得到負值,是沒有意義的。另外,當每股盈餘(EPS)太小或是盈餘不穩定的公司(景氣循環產業)也不適合用本益比來判斷公司價值,因為計算出來的數字會被放大,舉例來說,當每股盈餘只有0.5,計算出來的本益比會被放大兩倍,或是景氣循環股,若5-10年只有一年其業績大爆發,這樣的狀況很難判斷當年價位的高低。

很難正確預估未來的EPS

我們在使用「本益比」預估公司價值,應該是要用未來的每股盈餘來計算進而獲得預期的股價,但實務上,散戶很難正確獲得公司未來營運狀況的資訊,通常都是用過去的資料來評估,通常會使用近四個季度的每股盈餘總和或是去年同期的每股盈餘總和來計算本益比,但股價都是反映的是未來的價值,所以用過去的每股盈餘計算本益比,如果未來公司營運成長(每股盈餘增加),那麼透過過去季度數據計算的本益比可能會偏低,如果公司表現不如預期,那麼基於季度數據計算的本益比可能會偏高。

舉個例子,假設某公司目前的股價是100元,過去四個季度的每股盈餘總和是4元,計算出的本益比是25倍,這表示股價相對較高。然而,如果該公司預估未來一年的盈利將成長,每股盈餘預估可達到5元,在目前股價100元的情況下,本益比將降至20倍,相對便宜。投資者應該關注公司「未來是否成長」,並進一步評估目前股價是否值得投資。

然而,財務報表都是一季結束後才公布。在尚未公布前,如果投資者對該公司未來獲利持樂觀態度,股價可能會提前反應,使本益比(現行股價/過去每股盈餘)增加,但這時的本益比相對的高點,股價相對高價可能再未來是合理價位,這就是本益比很難預估的地方。

用本益比來買股票很困難

承前述2點關於本益比容易失效的狀況來說,因為每個人對本益比的解讀來自對於「公司未來獲利能力」判斷的差異,因此沒有一個絕對的本益比,適用於所有產業,而只是一個參考值。所以我覺得用本益比估計價格非常不准,如果我認為一間公司便宜價格是12倍、合理的本益比是15倍,當公司每年EPS大約維持4元,在股價60元以下買進就是合理價,48元以下買進就是便宜價,那當股價高於60元時,股價卻處於技術面相對合適的位子,我們就不買進嗎?

較高的本益比其實也代表市場對該公司的營運績效和未來前景有較高期望,所以如果一支股票的本益比過高,就認為股價被高估,因此決定不投資,也可能錯失一支具有成長潛力的股票。如過一支股票的本益比相對較低,使人認為股價被低估,因此考慮買進。然而,實際上低本益比可能是因為該公司的營運不如預期或市場對其未來前景不看好,因此給予較低的本益比,投資這支股票也可能無法實現獲利目標。

所以本益比12倍以下的公司並非都是便宜,值得買進,而本益比20倍以上的公司也並非都很昂貴,不值得買進,經過多方考量後投資的股票,可以透過本益比來驗證當下是適合長期還是短期投資,如果是短期投資者,本益比的使用真的不是重點,而想要長期持有的投資者,卻是可以透過技術分析找到一個好的進入時機,並透過本益比的預估來評估時有時間和數量,切記,不要用本益比來安慰自己一直處於虧損的股票,因為是便宜的價格應該長期持有,這樣是本末倒置的。

酷胖總結論

這篇文章介紹了每股盈餘(EPS)和本益比(P/E ratio)兩個常用的財務指標,以及它們在評估公司價值和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以下是文章的五個重點:

  1. 每股盈餘(EPS)是衡量公司每股盈利能力的指標,表示每股可以賺取的利潤金額。高EPS通常表示公司盈利能力強,而低EPS可能暗示盈利能力較弱。
  2. 本益比(P/E ratio)是用來評估一家公司股票價值的指標,它是公司股價與每股盈餘之間的比率。較低的本益比可能表示股票被低估,而較高的本益比可能表示股票被高估。
  3. 每股盈餘和本益比應該綜合考慮,而不僅僅看單一數值。每股盈餘可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而本益比則可幫助評估股票價值的合理性。
  4. 預測未來的盈利能力對評估本益比和股票價值至關重要。投資者應該考慮公司未來的成長潛力,並綜合分析本益比和預估的盈利能力。
  5. 本益比並非絕對的評估指標,其適用性因產業和公司特性而異。獲利不穩定的公司和業績波動大的行業可能不適合單純使用本益比來評估價值。投資者應該結合其他因素進行全面評估,並注意本益比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

總結來說,每股盈餘和本益比是投資者評估公司價值和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但在使用時應該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並注意到這些指標的局限性。透過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未來展望,投資者可以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只有 WordPress 網站管理員能看到這項錯誤訊息

Error: No feed with the ID 1 found.

Please go to the Instagram Feed settings page to create a feed.

喜歡此篇文章,歡迎分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